德鼎基杰
网站首页    软件产品    LogVision 测井地质综合分析平台软件
industry-4688724_960_720

LogVision 测井地质综合分析平台软件

一、软件产品简介环波软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从应用的基本功能上可分为六类,即:坐标工具、数据集成应用系统、变速空校成图系统、地震微机深度域解释系统、深度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和井位论证系统。

(一)坐标工具环波坐标工具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制图系统软件, 可以应用来自各方面的坐标数据(数据类型可以是:XY、XYZ、XYZ U) ,根据需要将各类数据融合到一起绘制各种成果图件,所绘制的成果图件美观,精度高。该绘图软件强调由数据成图,有数据图形就自然形成。软件采用信息分类管理,易于操作,同时分类管理的数据可以直接存入到数据库中,完成数据库的建设。环波坐标工具最大特色主要体现两点:一是可进行逆断层直接成图。也正是由于这一特色功能,使得环波软件在吐哈、塔里木、中石化西北研究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二是可对成果图件直接进行着色,形成“渐变色”。

有了这一功能,大幅度地提高了成果图件的美观度。由于环波软件所绘制的成果图件精度高、外表美观,已被国内主要油田指定为成图标准,上交的成果图件一律采用环波绘图格式。上述坐标工具所具有的两个特色功能,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LandMark、Geo Frame解释系统所配的绘图软件所不具备的。另外, 国外绘图软件不能在图上添加汉字, 也极大地不方便成果图的绘制。

9885883_095822171001_2

(二)变速空校成图系统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地震地质解释已进入精细研究阶段。因此,对研究成果图件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利用过去常规方法所成的构造图精度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勘探精度的要求,尤其是在复杂构造区域成图误差更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环波公司经过多年的攻关研制了变速空校成图系统。

变速空校成图系统的核心是,利用空变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实现变速成构造图,从而提高构造图的精度。变速空校成图系统的核心,是建立空变速度场。建立速度场采用的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速度谱,利用速度谱求取层速度,经数学变换成平均速度,再对空间离散的平均速度散点立体网格化就完成了速度场的建立。求取层速度是速度建场的核心技术之一, 有三种方法:DIX公式法、层位控制法和模型层析法。对于地层比较平缓的地区, 采用平均速度法和层位控制法, 这两种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速度研究方法;而对于高陡构造区,则采用模型层析法。模型层析法,解决了各种复杂地质情况下的速度建场问题,能消除上覆大倾角地层对下伏地层构造形态及构造高点的影响,从而能使其获得真实的构造形态。

模型层析法是一种技术创新,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另外,立体网格化技术也是建立空变速度场的关键技术。环波的立体网格化技术,可以考虑断层对空间插值的作用,尤其是可以考虑逆断层对空间插值的作用,是其他软件所不及的,其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国际领先。应用环波变速空校成图系统,在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都见到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大幅度地提高了构造图的精度,尤其是提高了逆掩断层发育区的构造图精度。在大庆油田的深层、海拉尔盆地的地震资料解释中, 应用变速空校成图系统也见到了非常好的地质效果。近年来, 国外一些软件公司也推出了速度建场软件(如LandMark公司) , 但与环波建场软件相比有如下几点缺陷:一是利用速度谱求取层速度只用DIX公式一种方法, 这就极大地限制国外软件建场的使用条件和建场的精度, 而环波软件除采用DIX公式法外,还采用了模型层析法求取层速度。因此,环波软件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的速度建场,尤其是对于上覆大倾角地层的构造描述,通过X分量、Y分量偏移场的描述可以使构造高点准确归位;二是国外软件通过对空间离散的速度点进行简单插值成速度场,而环波软件在对空间离散的速度点进行插值时考虑了断层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场的精度,尤其是在大断层发育区或是在逆掩断层发育区建场精度提高的更为明显。

 

(三)地震微机深度域解释系统环波地震微机深度域释系统是以微机为工作平台的,当您拥有了地震数据,您就可以在微机上随时随地开展常规的地震解释工作。环波微机地震深度域解释系统除包括了工作站解释软件所具有的常规解释功能外,还能计算地震的属性,如:三瞬、相对波阻抗、绝对波阻抗、等时切片、沿层切片等。环波微机地震深度域解释系统系统最大的特色是:

①突破了逆断层解释这一难题,结合环波坐标工具模块,可对逆断层直接进行解释成图。这一特色,是目前国内外其他解释软件所不具备的;

②利用空变速度场,可实时进行地震数据体的时间域、深度域相互转换,实现时间域与深度域地震资料的相互参照解释,而且在深度域地震剖面上可直接镶嵌测井信息,实现了井与地震的无缝结合;

③可利用深度域地震资料可快速进行构造解释、油藏描述及构造发育史研究;

④在深度域地震剖面上或地震属性剖面上可直接进行井轨迹设计,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平井或丛式分支井的设计精度。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LandMark、Geo Frame解释系统, 也仅限于对时间域地震资料解释, 而不能实现时间域、深度域地震资料的相互参照解释,因此没有实现井震的无缝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地质研究。

环波微机深度域地震解释系统,采用空变速度场将时间域地震数据体实时地转换成深度域地震数据体,从而实现了井震的无缝结合,而且时间域、深度域地震资料相互参照解释,极大地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也方便于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地质研究。所以,利用环波微机深度地震解释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震研究成果的精度,如单砂体、特殊地质体描述的研究,绘制高精度油藏剖面、构造发育史剖面,以及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等。另外,环波微机深度域地震解释系统的逆断层解释技术,也是国外解释系统所无法实现的。

(四)、数据集成应用系统环波数据集成应用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类型数据建立单一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模式,提倡凡在生产和科研中形成数据都可集成到一起,从而形成多数据查询系统,并用图形表示出来。比如勘探形势图、连井地震深度域剖面、井的柱状图、对比图、油层连通图等都是数据集成综合查询的结果。环波数据集成应用系统,可以理解为是数据库应用层面的功能模块的集成,所以它的功能很强大,有了它可实时开展各种研究工作和井位部署的论证工作。

数据集成应用系统的优势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该系统可应用各种标准类型数据库,而且应用的数据可以分散保存在不同的数据库中;二是数据集成应用系统应用非常方便,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功能模块的开发。应用该系统可以完全摆脱过去井位论证会上看多媒体、查数据表的局面,而采用以图看数据的方式,只要数据库中有数据图件都可随时生成,而且还能保证应用的资料是最新的。

(五)、深度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该系统解决了如下关键技术:

1、各种地质成果数据整合、统一,是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该项技术主要涉及从不同数据库(或单一数据库)直接读取地质成果数据,实现三维地质建模与数据库的无缝结合,并能在权限的约束下,实现对数据库的修正;

2、地震数据体及地震解释成果数据的拼接。三维地质建模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的,由于不同时间、不同机器处理的地震资料和解释成果可能存在时差问题,正确地消除这个时差对地质建模至关重要;

3、大数据量网格化技术。从理论上讲,三维地质建模主要涉及两种网格技术,即二维网格化技术和立体网格化技术。但是,针对三维地质建模,上述的网格化技术又面临两个新的问题:一是区块的范围大和数据量大,它可能是常规数据网格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二是散点数据疏密程度差异大。

4、大数据量快速浏览技术。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量可能达到几百个GB(甚至更多),要实现其浏览速度达到或接近常规数据量的浏览速度;

5、建立局部区域的地质模型。在大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快速、高精度地建立局部区域地质模型,需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局部区域地质成果数据的提取;二是建立的局部三维地质模型与整体区域地质模型在衔接处要协调一致。

6、三维地质模型的更新技术。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地质成果数据会不断地丰富和精度的提高,因此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也面临着对已建立的地质模型的更新问题,需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新地质成果数据对原有成果数据的置换或建模时对数据的选取问题;二是新成果数据与周边数据的拼接问题。

(六)、井位论证系统油田勘探的井位论证会,就是地质家对勘探目标的进行综合地质分析的一个论证过程,它将涉及到很多地质资料与相关的地质信息。常规的井位论证,就是地质家按事先准备好的资料论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这样做的弊病是:资料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还受到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另外,由于综合地质分析的时效低,往往由于资料准备的不充分等原因导致无法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环波井位论证系统,摆脱了传统井位论证的思维方式,一切所需的资料均来源于数据库,而且在以图看数据的理念指导下实时生成所需的成果图件,所见即所得是环波井位论证系统的特色。因此,应用环波井位论证系统可随时随地进行井位论证分析。